AMD Radeon R7 系列高性能固態硬盤專為希望充分發揮計算機性能的發燒友而設計。 該驅動器並不是全新的產品,它是由 OCZ 製造和製造的,並利用了他們的 Barefoot 控制器和母公司東芝 MLC NAND。 雖然 AMD 擁有相當完整的 PC 產品組合,包括 CPU、GPU 和內存,但它們沒有存儲組件。 也就是說,這是 AMD 採取的一條有趣的路線,因為進入已經飽和的 SSD 市場是一項冒險的嘗試。 即使使用 OCZ 的預製驅動器,看看 AMD 品牌在存儲方面的表現如何,還有許多其他可用選項,這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Radeon R7 系列確實滿足了所有關鍵的規格表按鈕,具有每天 30GB 的出色吞吐量耐用性和 4 年保修。 當然,遊戲玩家也開始喜歡 AMD 的 Radeon 系列,這應該會為 AMD SSD 提供比大多數其他新進入者更好的起點。
AMD Radeon R7 系列高性能固態硬盤專為希望充分發揮計算機性能的發燒友而設計。 該驅動器並不是全新的產品,它是由 OCZ 製造和製造的,並利用了他們的 Barefoot 控制器和母公司東芝 MLC NAND。 雖然 AMD 擁有相當完整的 PC 產品組合,包括 CPU、GPU 和內存,但它們沒有存儲組件。 也就是說,這是 AMD 採取的一條有趣的路線,因為進入已經飽和的 SSD 市場是一項冒險的嘗試。 即使使用 OCZ 的預製驅動器,看看 AMD 品牌在存儲方面的表現如何,還有許多其他可用選項,這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Radeon R7 系列確實滿足了所有關鍵的規格表按鈕,具有每天 30GB 的出色吞吐量耐用性和 4 年保修。 當然,遊戲玩家也開始喜歡 AMD 的 Radeon 系列,這應該會為 AMD SSD 提供比大多數其他新進入者更好的起點。
與其他最新的 OCZ 固態硬盤(如 Vector 150 系列和 Vertex 460 系列)一樣,Radeon R7 SSD 配備了 Barefoot 3 控制器。 這與東芝 A19 NAND 相結合,可實現高達 550MB/s 的讀取傳輸速度和高達 530MB/s 的寫入速度,在性能方面介於兩個 OCZ 驅動器之間。 OCZ 表示,它專為卓越的混合和現實世界工作負載而設計,並針對其目標遊戲受眾進行了調整。
由於這些 SSD 中的許多都用於 PC,因此 AMD 在 Radeon R7 中包含一個 3.5 英寸台式機適配器和 Acronis True Image HD 克隆軟件。 升級包價值 55 美元,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最近已從主流和價值導向的 SSD 類別中取消。
Radeon R7 系列提供 120GB、240GB 和 480GB 容量,價格分別為 99.99 美元、163.99 美元和 298.99 美元。 所有驅動器均享有 4 年保修。 我們將在本次審查中查看 240GB 單元。
Radeon R7 系列固態硬盤規格
- 容量:
- 120GB (RAD600-25SAT3-120G)
- 240GB (RAD600-25SAT3-240G)
- 480GB (RAD600-25SAT3-480G)
- 控制器:赤腳3 M00
- NAND 組件:A19nm 東芝多層單元 (MLC) 閃存
- 接口:SATA 3.0 6Gb/s
- 外形尺寸:2.5 英寸; 超薄 7mm
- 性能:
- 最大讀取:550MB/s
- 最大寫入:
- 470MB/秒 (120GB)
- 530MB/秒 (240GB)
- 530MB/秒 (480GB)
- 最大隨機讀取 IOPS (4K QD32):
- 85,000(120GB)
- 95,000(240GB)
- 100,000(480GB)
- 最大隨機寫入 IOPS (4K QD32):90,000
- 穩態隨機寫入 IOPS (4K QD32):
- 12,000(120GB)
- 20,000(240GB)
- 23,000(480GB)
- 數據路徑保護:BCH ECC 最多可糾正 44 個隨機位/1KB
- 加密:256 位 AES 兼容
- 產品健康監測:自我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SMART)
- 耐久性:在典型的客戶端工作負載下額定為 30GB/天的主機寫入 4 年
- MTBF:2.3萬小時
- 電源消耗功率
- 空閒:0.6W
- 主動:2.70W
- 工作溫度:0°C〜70°C
- 抗衝擊:1500G/0.5ms
- 振動(運行):2.17Grms (7-800Hz)
- 振動(非運行):16.3Grms (20-2000Hz)
- 質保:4年
設計和建造
很明顯,AMD 將大量精力集中在 Radeon R7 的設計上,因為鐵桿遊戲玩家往往更關心硬件和設備的外觀和感覺。 該驅動器外觀非常光滑,採用黑色啞光配色方案,外殼周圍有各種嵌入式圖案。 驅動器的正面和中央是 AMD/Radeon 標誌,它簡單地表示“固態驅動器”。
翻轉驅動器時,背面顯示標准信息標籤,為用戶提供序列號、型號、PN 和其他用戶可能需要了解的特定信息。
此外,Radeon R7 系列的每一側都有兩個螺絲孔,便於安裝。
儘管它可能更常用於高端台式機,但其超薄的 7 毫米 2.5 英寸外形尺寸使 Radeon R7 系列能夠適用於遊戲筆記本電腦和超極本以及其他嵌入式解決方案。 SSD正面有一個標準的SATA電源和數據接口。
引擎蓋下是 OCZ Barefoot 3 M00 控制器和 Toshiba A19nm MLC NAND。
消費者綜合基準
所有消費類 SSD 基準測試均通過 StorageReview 進行 消費者測試平台. 用於 Radeon R7 系列 SSD 評測的比較對象包括:
- 三星 SSD 850 Pro 1TB (三星32層3D V-NANDND,三星MEX S4LN045X01-803控制器,SATA)
- 英特爾固態硬盤 730 480GB (Intel 20nm NAND閃存,PC29AS21CA0控制器,SATA)
- OCZ 頂點 460 240GB (Toshiba 19nm MLC Flash NAND, Barefoot 3 M10 controller SATA)
- 英睿達/美光 M550 512GB (20nm 64Gb/128Gb MLC NAND, Marvell 88SS9189, SATA)
- 閃迪至尊極速 Pro 960GB (SanDisk 1Ynm, eX2 ABL MLC 閃存, SATA)
- Crucial MX100 512GB (美光 20nm MLC NAND,Marvell 88SS9189 控制器,SATA)
所有 IOMeter 數字都表示為 MB/s 速度的二進制數字。
我們的第一個測試測量 2MB 的順序性能。 在這裡,Radeon R7 系列 SSD 以 497.9MB/s 的讀取速度和 447.2MB/s 的寫入速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處於中間位置。
在查看 2MB 隨機傳輸工作負載時,Radeon R7 系列 SSD 的讀取速度為 432.6MB/s,寫入速度為 445.7MB/s,排名靠後。
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較小的 4K 隨機傳輸測試,其中 Radeon R7 系列固態硬盤在讀取 (6,943IOPS) 方面排名倒數第二,但在寫入方面名列前茅 (22,109IOPS)。 三星 Pro 在讀取方面排名第一,而 Crucial MX100 在寫入方面排名第一,分別為 8,748IOPS 和 24,120IOPS。
接下來,我們將 Radeon R7 的平均寫入延遲與每個消費級 SSD 進行比較。 它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平均延遲僅為 0.045 毫秒(第一名),峰值延遲為 3.62 毫秒(第四名)。
我們的下一個測試轉移到具有 100% 寫入活動的工作負載,從 1QD 擴展到 64QD。 在這種情況下,Radeon R7 系列 SSD 從 22,623IOPS 擴展到低於標準的 81,581IOPS,後者排名接近墊底。
查看讀取活動,Radeon R7 系列 SSD 的 1QD 為 6,933IOPS,在 91,712QD 時高達 64IOPS,排名中上。 三星 SSD 850 Pro 是 QD99,386 中表現最好的 (64IOPS)。
我們最後一系列的綜合基準測試比較了一系列服務器混合工作負載中的驅動器,隊列深度從 1 到 128。我們的每個服務器配置文件測試都強烈傾向於讀取活動,從我們的數據庫讀取 67% profile 到 100% 在我們的網絡服務器配置文件中讀取。
第一個是我們的數據庫配置文件,其中包含 67% 的讀取和 33% 的寫入工作負載組合,主要以 8K 傳輸大小為中心。 Radeon R7 系列 SSD 的 QD1 為 6,784IOPS,QD128 為 46,835IOPS,排名接近中游。 QD128 表現最好的是三星 850 Pro (56,484IOPS)。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中,80% 的讀取和 20% 的寫入工作負載分佈在從 512 字節到 64KB 的多種傳輸大小上,Radeon R7 系列 SSD 以 QD3 (128IOPS) 排在三星和頂點驅動器。
我們的 Web 服務器配置文件是只讀的,傳輸大小從 512 字節到 512KB 不等。 在這裡,Radeon R7 系列 SSD 再次以 QD26,717 排名第三(128IOPS)。
最後一個配置文件查看工作站活動,其中 20% 的寫入和 80% 的讀取混合使用 8K 傳輸。 在此工作負載中,Radeon R7 系列固態硬盤繼續表現不錯,以 QD49,333 的 128IOPS 位居排行榜首位,以微弱優勢被英特爾固態硬盤 730 擊敗。
消費者真實世界基準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試圖將隨機 4K 寫入速度轉化為日常情況是相當困難的。 它有助於在每種可能的設置下比較驅動器,但它並不能真正解決更快的日常使用或更好的遊戲加載時間。 為此,我們求助於我們的 StorageMark 2010 軌跡,其中包括 HTPC、生產力和遊戲軌跡,以幫助讀者了解驅動器在其條件下的排名。
第一個真實測試是我們的 HTPC 場景。 在此測試中,我們包括:在 Media Player Classic 中播放一部 720p HD 電影,在 VLC 中播放一部 480p SD 電影,通過 iTunes 同時下載三部電影,以及通過 Windows Media Center 在 1080 分鐘內錄製一個 15i HDTV 流。 具有較低延遲時間的較高 IOps 和 MB/s 速率是首選。 在此跟踪中,我們記錄了寫入驅動器的 2,986MB 和讀取的 1,924MB。
在我們的 HTPC 配置文件中,Radeon R7 系列 SSD 的結果接近排行榜底部,平均速度為 239.7MB/s,5,172IOPS,平均延遲為 1.47ms。 表現最好的是 SanDisk Extreme Pro SSD。
我們的第二個真實測試涵蓋了生產力場景中的磁盤活動。 出於所有意圖和目的,此測試顯示了大多數用戶在正常日常活動下的驅動器性能。 此測試包括:在辦公生產力環境中運行 32 小時,運行 Outlook 2007 的 8 位 Vista 連接到 Exchange 服務器,使用 Chrome 和 IE2007 瀏覽網頁,在 Office 4,830 中編輯文件,在 Adobe Reader 中查看 PDF,以及一小時通過 Pandora 播放兩小時的本地音樂和額外的在線音樂。 在此跟踪中,我們記錄了寫入驅動器的 2,758MB 和讀取的 XNUMXMB。
在我們的生產力跟踪中,Radeon R7 系列 SSD 發布的結果明顯低於領先的驅動器(儘管排名居中),平均速度僅為 141.4MB/s,IOPS 為 4,832。
我們的第三個真實測試涵蓋了遊戲環境中的磁盤活動。 與 HTPC 或 Productivity trace 不同,這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驅動器的讀取性能。 簡單分解讀/寫百分比,HTPC 測試為 64% 寫入,36% 讀取,Productivity 測試為 59% 寫入和 41% 讀取,而遊戲軌跡為 6% 寫入和 94% 讀取。 測試由預配置了 Steam 的 Windows 7 Ultimate 64 位系統組成,其中已經下載並安裝了 Grand Theft Auto 4、Left 4 Dead 2 和 Mass Effect 2。 跟踪記錄了每個遊戲從一開始加載的大量讀取活動,以及遊戲進程中的紋理。 在此跟踪中,我們記錄了寫入驅動器的 426MB 和讀取的 7,235MB。
在我們的讀取密集型遊戲跟踪中,這是 SSD 的設計目標,Radeon R7 幸運地獲得了它的性能,發布了 8664.7 的 IOPS 和 455.6MB/s 的速度。 儘管排名最後,但 AMD 驅動器與性能最佳驅動器之間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電源消耗功率
Radeon R7 被 AMD 引用為具有 0.6W 的空閒讀數以及 2.7W 的活動消耗。
也就是說,當我們對其進行測試時,我們測量的空閒功耗恰好是 AMD 所引用的 0.6W,最高測量總功耗為 3.52W,發生在寫入活動期間(讀取為 2.11W)。
結論
Radeon R7 系列固態硬盤是 AMD 遊戲產品線的最新成員。 Radeon R7 系列 SSD 由 OCZ 打造,將吞吐量與每天 30GB 的高耐久性評級相結合,持續 4 年。 SSD 為 AMD 提供了另一種與專用用戶群建立聯繫的方式,儘管在競爭激烈的領域中,他們最終的忠誠度還有待觀察。
在查看其性能細節時,Radeon R7 系列 SSD 全面公佈了結果。 在我們的 2MB 性能基準測試中,它提供了低於標準的速度,儘管它在我們的順序讀取傳輸測試中的得分確實高於平均水平。 較小的 4K 傳輸測試講述了類似的故事,但我們的延遲讀數除外,其中提供了排行榜前列的出色性能排名。 AMD Radeon R7 驅動器在我們的綜合基準測試(查看一系列隊列深度從 1 到 128 的服務器混合工作負載)期間表現出最佳的性能一致性,在我們所有的工作負載中發布了高於平均水平的結果。 不幸的是,它並沒有勝過我們遊戲配置文件中的任何可比產品,這正是 AMD 表示它是專門為之設計的; 事實上,它排在最後。 儘管它僅以微不足道的優勢墊底,但由於其目標人群,尤其是其價格,我們預計它會更好。 例如,額外支付 30 美元即可獲得三星 850 Pro 固態硬盤,它在幾乎所有類別中都提供卓越的性能,包括我們的遊戲工作負載基準測試。
Radeon R7 包括一個方便的桌面適配器和克隆軟件,它還發布了 2.3 萬小時的非常高的 MTBF 評級,高於迄今為止所有其他 OCZ 驅動器,因此應該具有可靠性優勢。 最終,AMD 的新驅動器並沒有真正將自己與其他高性能 SSD 區分開來,特別是在強調遊戲方面,而且價格標籤需要降低一點點才能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選擇。
優點
- 良好的耐用性,MTBF 等級
- 隨附 3.5” 桌面適配器和 Acronis True Image HD 克隆軟件
缺點
- 與 OCZ 的其他產品相比優勢不大
- 遊戲配置文件應該表現更好
底線
AMD Radeon R7 系列固態硬盤在耐用性和高 MTBF 評級方面具有一些優勢,但性能和當前價格使其在充滿選擇的市場中受阻。
討論這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