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SSD 910 是英特爾在基於 PCIe 的企業應用加速器方面的首次嘗試。 被英特爾定位為終極數據中心固態硬盤的 SSD 910 可能是英特爾在這種外形尺寸方面的首次嘗試,但所使用的組件是眾所周知的。 910 中的控制器是 Intel/Hitachi 的合作產品,已在一些 Hitachi 企業級 SSD 中發布(固態硬盤400M, SSD400S.B) 並且具有強大的混合工作負載性能歷史。 當然,英特爾自己的 25nm MLC NAND 和固件也參與其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充滿英特爾存儲 IP 的集成應用程序加速器。 最終結果是 SSD 910 的性能,在正常模式下可以達到高達 2GB/s 的順序讀取和 1GB/s 的順序寫入,在高性能模式下可以達到高達 1.5GB/s 的寫入。
英特爾 SSD 910 是英特爾在基於 PCIe 的企業應用加速器方面的首次嘗試。 被英特爾定位為終極數據中心固態硬盤的 SSD 910 可能是英特爾在這種外形尺寸方面的首次嘗試,但所使用的組件是眾所周知的。 910 中的控制器是 Intel/Hitachi 的合作產品,已在一些 Hitachi 企業級 SSD 中發布(固態硬盤400M, SSD400S.B) 並且具有強大的混合工作負載性能歷史。 當然,英特爾自己的 25nm MLC NAND 和固件也參與其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充滿英特爾存儲 IP 的集成應用程序加速器。 最終結果是 SSD 910 的性能,在正常模式下可以達到高達 2GB/s 的順序讀取和 1GB/s 的順序寫入,在高性能模式下可以達到高達 1.5GB/s 的寫入。
英特爾提供兩種容量的 910,400GB 和 800GB。 兩者都是使用 PCIe x8 接口的半高半長 (HHHL) 卡。 400GB 版本提供兩個 NAND 模塊,而 800GB 版本則有四個。 每個模塊為 200GB,帶有自己的 ASIC 和 SAS 接口。 板載 PCIe 到 SAS 橋接芯片處理到 PCIe 2.0 x8 接口的轉換。 有趣的是,英特爾為 800GB 卡提供了一個軟件開關,以啟用最高性能模式。 在此模式下,800GB 驅動器的寫入性能提升了 50%。 默認情況下禁用該功能,因為該卡需要服務器級冷卻來保護驅動器和 PCIe 總線的超規格電源,但可以通過英特爾隨附的軟件工具打開。
與其他存儲供應商一樣,英特爾擁有自己的 NAND 管理方案,以充分利用 NAND 的性能和耐用性。 英特爾將他們的技術稱為高耐久性技術 (HET),這是英特爾的 NAND 磨損減少技術和 NAND 特性的結合。 結合 HET,英特爾的控制器設計和固件已針對耐用性進行了調整,7GB 卡的寫入量為 8PB (400KB),14GB 卡的寫入量為 800PB。 此外,SSD 910 支持增強的斷電數據保護、數據路徑錯誤保護、用於奇偶校驗保護的冗餘 NAND 冗餘陣列、開機自診斷和熱傳感器。 所有這些功能相結合,可確保數據完整性並提高其整個生命週期的可靠性。
英特爾 SSD 910 規格
- 容量
- 400GB
- 順序讀取:1,000 MB/s(128KB,穩態)
- 順序寫入:750 MB/s(128KB,穩態)
- 隨機讀取:90,000 IOPS(4KB,穩態)
- 隨機寫入:38,000 IOPS(4KB,穩態)
- 800GB
- 順序讀取:2,000 MB/s(128KB,穩態)
- 順序寫入:1,000/1,500 MB/s(128KB,穩態)
- 隨機讀取:180,000 IOPS(4KB,穩態)
- 隨機寫入:75,000 IOPS(4KB,穩態)
- 400GB
- 25 納米英特爾 NAND 閃存多層單元 (MLC),採用高耐久技術 (HET)
- 讀取延遲:< 65μs (512b)
- 寫入延遲:< 65μs (512b)
- 接口:PCI Express 2.0 x8
- 電源消耗功率
- 活動:<25W 典型庫存,<28W 典型最大性能模式
- 閒置:8 / 12W 典型值 (400 / 800GB)
- 峰值:最大性能模式下為 38W
- 外形:HHHL
- 終身耐用性 (400GB / 800GB):7/14 PB,8K 寫入,5/10 PB,4K 寫入
- 尺寸:69 168 X X 19mm
- 重量:125 / 190 克(400 / 800GB)
- 工作溫度
- 0°C 至 55°C,氣流為 200 LFM(線性英尺/分鐘)
- 0°C 至 55°C,氣流為 300 LFM(線性英尺/分鐘)(最大性能模式)
- 操作系統兼容性
- 微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SP1/SP2、Windows Server 2003 R2 SP2、Windows 7
- Linux:RHEL 5.5、5.6、6.1、SUSE 服務器 11
構建和設計
Intel SSD 910 是一款半高半長 x8 PCI-Express 卡,採用三層設計,包含一塊主板和兩塊閃存子板。 英特爾旨在與 SSD 910 系列廣泛兼容,使用 LSI PCIe 至 SAS 橋接器,具有廣泛的 Windows 和 Linux 驅動程序支持,可將四個英特爾 SAS 控制器連接在一起。 與其他多控制器 PCIe 應用加速器佈局(不包括 Fusion ioMemory 設備)不同,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 JBOD 模式下報告。 這意味著操作系統必須將 RAID0 中的設備鏈接在一起,以剝離每個板載 SSD 的性能。
LSI SAS2008 PCIe-to-SAS 橋將每個 SSD 連接到主板,儘管與 LSI Nytro WarpDrive 中的實現不同,它不使用硬件 RAID0 來創建一個大型 800GB SSD。 該芯片組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其在大多數主要操作系統中的內置驅動程序支持。
Intel SSD 910 的核心是四個 Intel EW29AA31AA1 控制器,直到 910 才出現在 Hitachi Ultrastar SSD 中,例如基於 SLC 的 SSD400S.B 或基於 eMLC 的 SSD400M。 在此特定配置中,它們也與 eMLC NAND 一起使用,儘管每個控制器的 NAND 數量要少得多。 在這些 SAS 配置中,日立為每個控制器配備了超過 400GB 的可用空間,而 SSD 200 中的每個段為 910GB。
整體元器件方面,800GB版Intel SSD 910採用56塊32GB eMLC NAND(每塊子板28塊),2GB內存緩存。 這為 800GB SSD 910 提供了 1,792GB 的原始容量,有助於延長其使用壽命,並解釋了 10-14PB 的耐久性取決於工作負載類型。
管理軟件
在管理軟件方面,英特爾包括他們的 SSD DataCenter Tool,它在 Windows 和 Linux 中都提供了 CLI 界面。 在管理能力和易用性方面,英特爾與 LSI 相比處於較低端,而 Fusion-io 和美光則提供更好的產品和圖形界面。 英特爾實用程序允許用戶監控 SMART 健康統計數據,提供安全擦除功能,以及改變 PCIe 設備允許功耗的屬性。 後一個功能影響了 800GB SSD 910 的寫入性能,從 1GB/s 擴展到 1.5GB/s。
SSD DataCenter Tool 的其他功能包括更新設備固件的能力,以及用於調整每個 SSD 用戶大小的過度配置工具,以在某些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耐用性和性能。 報告溫度,但僅採用十六進制值。 該工具缺少監控設備實時流量的功能或通過網絡遠程監控設備的功能。 對於高級用戶來說,最常用的功能是可用的,但是在逐個控制器的基礎上向下鑽取訪問會使事情變得非常麻煩。
測試背景和比較
在測試企業硬件時,環境與用於評估它的測試過程一樣重要。 在 StorageReview,我們提供與許多數據中心相同的硬件和基礎設施,我們測試的設備最終將用於這些數據中心。 這包括僅使用企業服務器以及適當的基礎設施設備(如企業網絡、機架空間、電源調節/監控)和同類可比硬件進行測試,以正確評估設備的性能。 我們的評論都不是由我們正在測試的設備的製造商支付或控制的; 與我們自行決定從我們擁有的產品中挑選的相關可比對象 在我們的實驗室.
StorageReview 企業測試平台:
- 2 個英特爾至強 X5650(2.66GHz,12MB 緩存)
- Windows Server 2008 Standard Edition R2 SP1 64 位和 CentOS 6.2 64 位
- 英特爾 5500+ ICH10R 芯片組
- 內存 – 8GB (2 x 4GB) 1333Mhz DDR3 Registered RDIMM
在為本次評測選擇可比產品時,我們選擇了每個製造商的領先者,但僅限於與配備 eMLC 的英特爾 SSD 910 相比有意義的領域。因此,我們放棄了第一代 LSI WarpDrive,因為它被第二代 Nytro WarpDrive 以及 OCZ Z-Drive R4 所取代,後者遠遠超出了性能企業存儲市場需求的延遲曲線。
640GB Fusion-io ioDrive 雙核
- 發佈時間:1H2009
- NAND 類型:MLC
- 控制器:2 x 專有
- 設備可見性:JBOD、軟件 RAID 取決於操作系統
- 融合 io VSL Windows:3.1.1
- Fusion-io VSL Linux 3.1.1
800GB 英特爾固態硬盤 910
- 發佈時間:1H2012
- NAND 類型:eMLC
- 控制器:4 x Intel EW29AA31AA1 通過 LSI SAS2008 PCIe 到 SAS 橋
- 設備可見性:JBOD、軟件 RAID 取決於操作系統
- 英特爾視窗:13.0
- Intel Linux:原生 CentOS 6.2 驅動程序
200GB LSI Nytro WarpDrive WLP4-200
- 發佈時間:1H2012
- NAND 類型:SLC
- 控制器:4 x LSI SandForce SF-2500 通過 LSI SAS2008 PCIe 到 SAS 橋
- 設備可見性:固定硬件 RAID0
- 大規模集成電路視窗:2.10.51.0
- LSI Linux:原生 CentOS 6.2 驅動程序
700GB 美光 RealSSD P320h
- 發佈時間:2H2011
- NAND 類型:SLC
- 控制器:1 x 專有
- 設備可見性:單個設備
- 美光視窗:7.03.3452.00
- 美光 Linux:1.3.7-1
企業綜合工作負載分析(庫存設置)
我們看待 PCIe 存儲解決方案的方式比僅僅關注傳統的突發或穩態性能更深入。 查看長時間內的平均性能時,您會忽略設備在整個時間段內的性能背後的細節。 由於閃存性能隨時間變化很大,我們新的基準測試過程分析了每個設備整個預處理階段的總吞吐量、平均延遲、峰值延遲和標準偏差等方面的性能。 對於高端企業產品,延遲通常比吞吐量更重要。 出於這個原因,我們竭盡全力展示我們通過我們的每台設備的全部性能特徵 企業測試實驗室.
我們還添加了性能比較,以顯示每個設備如何使用 Fio 工作負載生成器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統的不同驅動程序集下執行。 對於 Windows,我們在最初審查時使用最新的驅動程序,然後在 64 位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環境下對每台設備進行測試。 對於 Linux,我們使用 64 位 CentOS 6.2 環境,每個 Enterprise PCIe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都支持該環境。 我們進行此測試的主要目標是展示操作系統性能的差異,因為在產品表上將操作系統列為兼容並不總是意味著它們之間的性能相同。
所有經過測試的設備從頭到尾都遵循相同的測試策略。 目前,對於每個單獨的工作負載,設備都使用供應商提供的工具進行安全擦除,以相同的工作負載預處理到穩定狀態,設備將在 16 個線程的重負載下進行測試,每個線程有 16 個未完成隊列,並且然後在多個線程/隊列深度配置文件中以設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測試,以顯示輕度和重度使用情況下的性能。 對於具有 100% 讀取活動的測試,預處理使用相同的工作負載,但翻轉為 100% 寫入。
預處理和初級穩態測試:
- 吞吐量(讀+寫 IOPS 聚合)
- 平均延遲(讀+寫延遲一起平均)
- 最大延遲(峰值讀取或寫入延遲)
- 延遲標準偏差(讀+寫標準偏差一起平均)
目前,Enterprise Synthetic Workload Analysis 包括四個完全隨機的配置文件,可以嘗試反映真實世界的活動。 選擇這些與我們過去的基準有一些相似之處,以及與廣泛發布的值(例如最大 4K 讀寫速度)以及企業驅動器常用的 8K 70/30 進行比較的共同點。 我們還包括兩個遺留的混合工作負載,包括傳統的文件服務器和 Web 服務器,提供各種傳輸大小。 最後兩個將隨著我們網站上介紹的那些類別的應用程序基準逐步淘汰,並替換為新的合成工作負載。
- 4K
- 100% 讀取或 100% 寫入
- 100% 4K
- 8K 70/30
- 70% 讀取,30% 寫入
- 文件服務器
- 80% 讀取,20% 寫入
- 10% 512b、5% 1k、5% 2k、60% 4k、2% 8k、4% 16k、4% 32k、10% 64k
- 網絡服務器
- 100% 閱讀
- 22% 512b、15% 1k、8% 2k、23% 4k、15% 8k、2% 16k、6% 32k、7% 64k、1% 128k、1% 512k
在我們的第一個工作負載中,我們測量了負載為 4T/100Q(有效隊列深度為 16)的 16K 256% 隨機寫入飽和測試的性能。 對於我們的 910GB 容量,英特爾列出了 SSD 75,000 在此類條件下的穩態性能,為 800 IOPS。 在測試期間,我們測得 80,000 的 IOPS 略低於 910。
從吞吐量切換到平均延遲,我們測得英特爾 SSD 3 在進入穩態時的響應時間剛好超過 910 毫秒。 這使其比當前一代的 LSI Nytro WarpDrive 以及上一代 Fusion ioDrive Duo 更具優勢。
在我們的預處理階段逐個間隔地比較最大延遲,帶有 eMLC NAND 的英特爾固態盤 910 表現相當好,與基於 SLC 的 Nytro WarpDrive 和美光 P320h 一致。
在我們的標準偏差圖表中查看 4K 100% 寫入預處理測試的整個延遲分佈,基於 eMLC 的英特爾 SSD 910 領先於 SLC LSI Nytro WarpDrive,略微落後於 Micron P320h。
在每個驅動器退出其預調節階段後,我們會查看更長的性能樣本,以顯示每個驅動器在達到穩態後的能力。 我們在 Windows 中測量了 225,301 IOPS 讀取和 79,536 IOPS 寫入性能,在 Linux 中測量了 222,633 IOPS 讀取和 79,308 IOPS 寫入性能。 英特爾為 4GB 容量型號列出的 800K 工作負載的官方性能規格為 180,000 IOPS 讀取和 75,000 IOPS 寫入,因此我們可以輕鬆地說 SSD 910 遠遠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
在我們的 910K 隨機讀寫測試中,從英特爾 SSD 4 測得的平均延遲在 Linux 和 Windows 中都非常好。 在此類別中唯一提供更快讀寫性能的驅動器是 Micron P320h。
將我們的觀點從平均延遲切換到峰值響應時間,我們發現用於英特爾 SSD 910 的 Linux 驅動程序集為讀取性能提供了最低的峰值響應時間,而 Windows 在寫入性能方面略有優勢。
從延遲標準偏差來看,Linux 為英特爾 SSD 910 提供了一個更穩定的平台,具有稍微更一致的讀寫響應時間。
我們的下一個測試將重點轉移到我們的 8K 70/30 工作負載上,英特爾 SSD 910 失去了與 LSI Nytro WarpDrive 相比的優勢,但與上一代 Fusion ioDrive Duo 相比仍提供了性能改進。
與 100% 4K 隨機寫入預處理階段類似,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 Linux 和 Windows 中提供了相似的性能,儘管在這一部分我們開始看到 Windows 略微領先。
在 8K 70/30 工作負載中,Intel SSD 910 和 LSI Nytro WarpDrive(在 Windows 中)提供了最短的峰值響應時間,甚至超過了 Micron RealSSD P320h。
在我們的 8K 70/30 測試期間深入研究延遲,英特爾固態盤 910 提供了其他 PCIe 應用程序加速器無法提供的功能; 匹配 Windows 和 Linux 驅動程序集的延遲一致性。 雖然其他競爭性 PCIe AA 型號在兩種操作系統中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延遲配置文件,但 910 在 Server 2008 R2 和 CentOS 6.2 中的性能大致相當。
與我們在 16% 16K 寫入測試中執行的固定 100 線程、4 隊列最大工作負載相比,我們的混合工作負載配置文件可在各種線程/隊列組合中擴展性能。 在這些測試中,我們將工作負載強度從 2 個線程和 2 個隊列擴展到 16 個線程和 16 個隊列。 在擴展的 8K 70/30 測試中,英特爾 SSD 910 落後於基於 SLC 的當前一代美光 RealSSD P320h 和 LSI NytroWarpDrive。 它確實比 Fusion ioDrive Duo 提供了略微領先的吞吐量,但它也比已經被替換的產品更新得多。
比較平均延遲,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每個 8K 70/30 線程/隊列組合中提供了幾乎相同的性能。
在我們的測試中比較整個線程和隊列深度組合範圍內的峰值響應時間,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 Windows 端有幾個 1,000 毫秒的光點,而在 Linux 端則保持相當平靜。
在我們的標準偏差測試中將重點轉移到延遲一致性上,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較輕的工作負載中處於中間位置,並在 16T/16Q 負載中移至頂部。
文件服務器工作負載代表了每個特定設備的更大傳輸大小頻譜,因此驅動器必須處理從 4b 到 8K 的請求,而不是適應靜態 512k 或 64k 工作負載。 在這種工作負載中,由於英特爾固態盤 910 必須開始處理更廣泛的傳輸大小,Windows 和 Linux 驅動程序集之間的性能差距擴大,其中 Windows 處於領先地位。 就性能而言,與市場上其他 PCIe AA 相比,它低於 LSI Nytro WarpDrive(在 Windows 中),高於 Fusion ioDrive Duo,但性能大約是 Micron RealSSD P320h 的三分之一。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預調節階段比較英特爾固態盤 910 的平均延遲,Linux 和 Windows 之間的性能差距開始變得明顯,儘管與 LSI Nytro WarpDrive 相比仍然非常接近。
除了在 1,000T/16Q 負載下出現幾個 16 毫秒的波動外,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大部分文件服務器預調節段上浮動了 100 毫秒以下。
比較模型之間的延遲標準偏差,隨著工作負載類型的增加,英特爾 SSD 910 的一致性與我們在 4K 或 8K 工作負載中看到的情況相比略有下滑。 在此測試中,SSD 910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中落後於 Micron P320h,在 Windows 中落後於 LSI Nytro WarpDrive,在 Linux 中落後於 Fusion ioDrive Duo。 儘管我們在該組中的每個驅動器中,它仍然具有 Linux 和 Windows 之間最相似的延遲曲線。
在文件服務器預處理過程以恆定的 16T/16Q 負載完成後,我們開始進行主要測試,測量 2T/2Q 和 16T/16Q 之間設定水平的性能。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工作負載中,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有效隊列深度(2T/2Q 和 4T/2Q 除外)的每一步上都比 Fusion ioDrive Duo 提供了一個小的性能提升,但落後於 LSI Nytro WarpDrive。 不過,與 Micron RealSSD P320h 相比,幾乎沒有可比性,因為它的峰值速度是 SSD 3 的 4-910 倍。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測試中,就平均延遲而言,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高耐久性 PCIe 應用程序加速器中處於中下水平。 比較 Windows 和 Linux 的性能,我們發現差異很小,而使用相同 PCIe 到 SAS 橋接器的 LSI Nytro WarpDrive 則不同。
在我們的文件服務器工作負載期間的廣泛負載範圍內,英特爾固態盤 910 僅出現一個 1,000 毫秒的延遲峰值。
仔細查看我們的文件服務器測試中的延遲標準偏差,雖然英特爾固態盤 910 只有一個高延遲信號,但其整體延遲一致性在較低負載下比其他驅動器更為分散。 在最高的 16T/16Q 負載中排名中間,Windows 和 Linux 之間的性能非常相似。
在我們最後一個涵蓋 Web 服務器配置文件的綜合工作負載(傳統上是 100% 讀取測試)中,我們應用 100% 寫入活動以在我們的主要測試之前完全預處理每個驅動器。 在這種壓力很大的預處理測試中,英特爾 SSD 910 的性能在該組中排名第二,低於 Micron RealSSD P320h。 在之前的測試中幾乎匹配的跨操作系統性能開始分離並變得更加明顯。
比較平均延遲,您可以看到 SSD 910 獨特的穩態心跳,這不同於我們迄今為止測試過的任何其他 PCIe AA。 在 Web 服務器測試的這個階段,Windows 提供了性能優勢。
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我們的 Web 服務器測試的預處理階段的峰值響應時間方面表現非常出色。 在 6 小時的過程中,鬆弛的延遲在 100-300 毫秒之間變化,僅超過基於 SLC 的美光 RealSSD P320h。
在我們的標準偏差測試中從更深層次觀察延遲,Intel SSD 910 提供的一致性僅次於 Micron RealSSD P320h。 與 Fusion ioDrive Duo 和 LSI Nytro WarpDrive 不同,標準偏差在其 Windows 和 Linux 性能之間是匹配的。
切換到具有 100% 讀取配置文件的 Web 服務器測試的主要部分,英特爾 SSD 910 提供的性能與基於 SLC 的 LSI Nytro WarpDrive 一致,並高於 Fusion ioDrive Duo。 它無法與 Micron RealSSD P320h 的性能相媲美,儘管它的峰值達到 170,000 IOPS,而 SSD 70,000 的峰值低於 910 IOPS。
英特爾 SSD 910 和 LSI Nytro WarpDrive 使用相同的 PCIe-to-SAS 橋接器,採用類似的四控制器佈局,因此看到它們在整個負載範圍內並駕齊驅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之前的測試一樣,英特爾 910 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間提供了非常相似的性能。
切換到最大延遲後,英特爾 SSD 910 在我們的 Web 服務器測試中出現了超過 1,000 毫秒的一些波動,這使其與該組中的其他驅動器融為一體。
雖然很難僅通過單個峰值響應時間來設置延遲的總體視圖,但我們的標準偏差測試著眼於整個測試期間響應時間的整體一致性。 在此視圖中,英特爾固態盤 910 在只讀 Web 服務器測試中提供了非常一致的延遲,在不同線程/隊列負載中穩居中間位置。
結論
出於多種原因,英特爾 SSD 910 是企業應用程序加速器領域的一個有趣產品。 首先,憑藉其激進的定價,英特爾正試圖將入門級企業 PCIe 存儲空間商品化,並推出一款讀取性能非常出色的卡(在這個價格水平上)。 例如,400GB 型號出現在高端發燒友和創意領域的人可能會發現該卡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而性能更高的 800GB 版本恰好適合希望在 PCIe 閃存市場上涉足大部分時間的企業基於讀取的工作負載。 910 也是一種簡潔的產品,具有有限的軟件管理工具和與 Linux 的即插即用兼容性,增加了商品信息。 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與入門級企業 SATA 和基於 SAS 的產品相比,910 為那些想要 PCIe 外形和更好性能的人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橋樑。 910 還提供基於 LSI SAS2008 PCIe 到 SAS 橋接器背面的驅動程序兼容性以及來自英特爾控制器、NAND 和固件堆棧的穩定性,再次讓首次購買應用程序加速的買家更加輕鬆地採用。
在我們的 Windows Server 2008 R2 和 CentOS 6.2 測試環境中,英特爾 SSD 910 提供了良好的性能。 在延遲等對企業用戶最重要的性能領域,我們測得極低的峰值延遲和非常一致的延遲標準差。 在響應時間方面,英特爾固態盤 910 提供了類似 SLC 的性能,儘管在比較解決方案之間的吞吐量時,910 的優勢顯然在於讀取性能。
如前所述,與其他閃存卡相比,SSD 910 的性價比非常出色。 這是個好消息,但當涉及到我們引入中等到重度寫入活動的混合工作負載時,SSD 910 落後於當前一代 PCIe AA 競爭產品。 與 LSI Nytro WarpDrive 相比,SSD 910 在 Linux 和 Windows 之間提供了更好的操作系統一致性,但在引入寫入活動時落後了。 與 Micron RealSSD P320h 相比,P320h 可根據工作負載提供 3-4 倍的性能。 對於入門級 PCIe 解決方案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大多數競爭的當前一代 PCIe AA 可比較產品的起始成本都更高。 但不利的一面是,英特爾的第一個 PCIe 進入才剛剛開始達到競爭對手兩年或更長時間前的水平。
優點
- 強大的讀取性能峰值 2GB/s 順序
- 極低的入門成本和極強的耐力
- 與 LSI SAS2008 的內置操作系統兼容性
- 值得信賴的英特爾企業控制器
缺點
- 管理軟件薄弱
- 寫入繁重的性能落後於當前一代 PCIe 競爭產品
底線
對於喜歡 PCIe 接口的性能優勢、英特爾提供的穩定性傳統和激進的定價結構的企業來說,英特爾固態盤 910 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適用於以讀取為中心的工作負載。 當引入中等到繁重的寫入工作負載時,該卡會落後; 但作為企業的商品或首次使用的 PCIe 閃存設備,910 可能是一個可行的起點,具體取決於預計的工作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