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客戶端SSD 希捷 FireCuda 120 固態硬盤評測

希捷 FireCuda 120 固態硬盤評測

by 萊爾·史密斯

希捷 FireCuda 120 是專為遊戲人群打造的固態硬盤,專注於耐用性和容量。 FireCuda 系列還有兩種 NVMe M.2 型號, FireCuda 510 和 520,後者利用新的 PCIe 4.0 接口。

希捷 FireCuda 120 是專為遊戲人群打造的固態硬盤,專注於耐用性和容量。 FireCuda 系列還有兩種 NVMe M.2 型號, FireCuda 510 和 520,後者利用新的 PCIe 4.0 接口。

希捷 FireCuda 120 背面

FireCuda 120 SSD 是同類產品中的 2.5 英寸 SATA 型號,具有我們通常在 6Gb/s SSD 上看到的性能規格。 因此,據稱它可以提供高達 560MB/s 的讀取速度和 540MB/s 的寫入速度,而隨機速度預計可以為所有容量提供 100,000 IOPS 讀取和 90,000 IOPS 寫入。

希捷FireCuda 120

出於可靠性考慮,FireCuda 120 的 MTBF 通常為 1.8 萬小時,儘管它的總寫入字節數最大為 5600TB,這明顯高於我們通常看到的此類消費級驅動器(感謝大部分到 4TB 容量)。 希捷 FireCuda 120 系列還支持該公司的 SeaTools SSD。 這是該公司的便捷驅動器管理軟件,可提供一系列有用的工具,例如驅動器運行狀況監控、驅動器性能監控以及固件和軟件更新。

Seagate FireCuda 120 SSD 提供 5 年保修,容量有 500GB、1TB、2TB 和 4TB(最小的型號大約需要 100 美元)。 對於本次審查,我們將關注 4TB。

希捷 FireCuda 120 規格

4TB 2TB 1TB GB 500
型號 ZA4000GM10001 ZA2000GM10001 ZA1000GM10001 ZA500GM10001
介面 SATA 6Gb / s SATA 6Gb / s SATA 6Gb / s SATA 6Gb / s
NAND閃存 3D TLC 3D TLC 3D TLC 3D TLC
外形 2.5 英寸 × 7 毫米 2.5 英寸 × 7 毫米 2.5 英寸 × 7 毫米 2.5 英寸 × 7 毫米
性能
1 順序讀取(最大,MB/s),128KB 560 560 560 560
1 順序寫入(最大,MB/s),128KB 540 540 540 540
1 次隨機讀取(最大,IOPS),4KB QD32 1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1 隨機寫入(最大,IOPS),4KB QD32 90,000 90,000 90,000 90,000
耐力/可靠性
寫入的總字節數 (TB) 5600 2800 1400 700
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小時) 1,800,000 1,800,000 1,800,000 1,800,000
有限保修(年) 5 5 5 5
電源管理應用
平均有功功率 (W) 5.5 5.5 5.5 5.5
空閒功率,平均 (mW) <130 <130 <130 <130
開發睡眠 (mW) <5 <5 <5 <5
環境建議
內部工作溫度 (°C) 0-70 0-70 0-70 0-70
溫度,非工作 (°C) -40-85 -40-85 -40-85 -40-85
震動,非操作:0.5ms (Gs) 1500 1500 1500 1500
物理
高度(毫米/英寸,最大) 7.10mm / 0.249in 7.10mm / 0.249in 7.10mm / 0.249in 7.10mm / 0.249in
寬度(毫米/英寸,最大) 70.10mm / 2.759in 70.10mm / 2.759in 70.10mm / 2.759in 70.10mm / 2.759in
深度(毫米/英寸,最大) 100.35mm / 3.950in 100.35mm / 3.950in 100.35mm / 3.950in 100.35mm / 3.950in
重量(克/磅) 50g / 0.110lb 50g / 0.110lb 50g / 0.110lb 50g / 0.110lb
特殊功能
TRIM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聰明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無鹵素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符合RoHS標準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希捷 FireCuda 120 性能

VDBench 工作負載分析

在對存儲設備進行基準測試時,應用程序測試是最好的,綜合測試排在第二位。 雖然不能完美代表實際工作負載,但綜合測試確實有助於為具有可重複性因素的存儲設備建立基線,從而可以輕鬆地在競爭解決方案之間進行同類比較。 這些工作負載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測試配置文件,從“四個角”測試、常見的數據庫傳輸大小測試到來自不同 VDI 環境的跟踪捕獲。 所有這些測試都利用通用的 vdBench 工作負載生成器,以及一個腳本引擎來自動化和捕獲大型計算測試集群的結果。 這使我們能夠在各種存儲設備上重複相同的工作負載,包括閃存陣列和單個存儲設備。 我們針對這些基準測試的測試過程用數據填充整個驅動器表面,然後將驅動器部分分區為驅動器容量的 5%,以模擬驅動器如何響應應用程序工作負載。 這與使用 100% 的驅動器並使它們進入穩定狀態的全熵測試不同。 因此,這些數字將反映更高的持續寫入速度。

簡介:

  • 4K 隨機讀取:100% 讀取,128 個線程,0-120% 重複率
  • 4K 隨機寫入:100% 寫入,64 線程,0-120% iorate
  • 64K 順序讀取:100% 讀取,16 線程,0-120% 迭代
  • 64K 順序寫入:100% 寫入,8 個線程,0-120% 迭代

對於隨機 4K 讀取,希捷 FireCuda 120 SSD 是性能最佳的驅動器,峰值得分約為 80,233 IOPS,延遲約為 1,592.3µs。希捷 FireCuda 120 4k 讀取

對於隨機 4K 寫入,FireCuda 以 64,013 IOPS 的峰值得分位居榜首,延遲為 2007µs,略好於 OWC 驅動器。

切換到順序工作負載時,FireCuda 以 64 IOPS 或 7,602MB/s 的峰值性能(延遲為 473µs)在 2,101K 讀取中排名第一(同樣,略好於 OWC 驅動器)

希捷 FireCuda 120 64k 讀取

我們的 64K 寫入測試發現 FireCuda 的重新編碼速度與 OWC 相同,儘管在測試結束時它的傳輸速度略有下降。 FireCuda 的峰值為 6,644 IOPS(或 416MB/s),延遲為 2,382ms,而 OWC 驅動器為 417MB/s 和 2,385ms。

接下來,我們查看了我們的 VDI 基準測試,這些基準測試旨在進一步對驅動器徵稅。 這些測試包括啟動、初始登錄和星期一登錄。 查看啟動測試,隨著 IOPS 的增加,希捷 FireCuda 120 SSD 在測試的後期附近顯示出一些嚴重的性能峰值。 它最終以 28,781µs 達到 1,182 IOPS 的峰值。

VDI 初始登錄,FireCuda 顯示出延遲和 IOPS 的大峰值,峰值為 10,333 IOPS,延遲為 2,453µs,然後在最後一次命中。

最後,VDI Monday Login 看到 FireCuda 性能參差不齊(僅有的兩個穩定驅動器是 OWC 和三星),峰值得分為 9,294 IOPS,延遲為 1,380µs,然後再次下降

結論

Seagate FireCuda 120 是一款 2.5 英寸 SATA 消費級 SSD,適合希望升級其基於 HDD 的系統的遊戲玩家。 希捷硬盤具有多種容量,包括大容量的 4TB 型號,據稱可提供高達 560MB/s 讀取和 540MB/s 寫入的順序速度。 它還具有 1.8 萬小時的標準 MTBF 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大容量型號的 5,600TB 最大 TBW。

希捷 FireCuda 120 盒對於性能,我們將 FireCuda 與一系列類似級別的客戶端 2.5 英寸 SATA SSD 進行了比較。 在我們的 4K 和順序測試中,FireCuda 始終名列前茅(順序寫入除外,它僅比 OWC 低一點),儘管它沒有完全達到上面提到的希捷引用的數字。 儘管如此,我們的 VDBench 亮點包括 80,233K 讀取 4 IOPS、64,013K 寫入 4 IOPS IOPS、473K 讀取 64MB/s 和 416K 寫入 64MB/s。 在我們的 VDI 基準測試中,結果更加不平衡,因為我們在測試的後期部分記錄了一些嚴重的峰值。 因此,它在啟動時顯示峰值 28,781 IOPS,在初始登錄時顯示 10,333 IOPS,在星期一登錄時顯示 9,294 IOPS。

也就是說,FireCuda 120 是希捷發布的可靠產品,其價格與同類產品中的其他 SSD 大致相同。 例如,2TB 售價 340 美元,而 4TB 目前售價 620 美元,兩者都與三星 860 EVO 的定價相當。 Seagate FireCuda 120 具有高 TBW、良好的整體性能和漂亮的品牌(這對專業消費者來說可能很重要),是遊戲玩家或那些尋找大容量 SATA SSD 的人的絕佳選擇。

亞馬遜上的希捷 FireCuda 120

參與 StorageReview

電子通訊 | YouTube | 播客 iTunes/Spotify | Instagram | Twitter | Facebook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