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Enterprise StorONE 全閃存陣列評測

StorONE 全閃存陣列評測

by 萊爾·史密斯
StorOne 服務器驅動器

六月宣布, StorONE 全閃存是一個 2U 陣列,性價比高。 該公司在存儲分層方面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與使用英特爾傲騰固態盤作為緩存不同,StorONE 陣列使用傲騰作為其頂層存儲。 StorONE 通過利用後者的 QLC 3D NAND SSD 進行大容量存儲,進一步鞏固了與英特爾的合作夥伴關係。 該解決方案由 StorONE 的 S1 企業存儲平台軟件 並根據需要移動數據以保持高性能,同時使用 QLC SSD 管理數據經濟性。

六月宣布, StorONE 全閃存是一個 2U 陣列,性價比高。 該公司在存儲分層方面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與使用英特爾傲騰固態盤作為緩存不同,StorONE 陣列使用傲騰作為其頂層存儲。 StorONE 通過利用後者的 QLC 3D NAND SSD 進行大容量存儲,進一步鞏固了與英特爾的合作夥伴關係。 該解決方案由 StorONE 的 S1 企業存儲平台軟件 並根據需要移動數據以保持高性能,同時使用 QLC SSD 管理數據經濟性。

StorOne 服務器前端

儘管 StorONE 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軟件定義存儲解決方案,幾乎可以做到這一切,但它的真正優勢在於所謂的“總資源利用率”。 許多定義的軟件平台都存在阻礙用戶充分利用其硬件的瓶頸,而 StorONE 為用戶提供了繞過這些瓶頸以獲得最佳性能的方法。 對於希望在幾乎任何環境中部署存儲的組織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並且對於那些希望從其係統中榨取所有可能的 IOPS 的組織來說是理想的選擇。

存儲服務器

StorONE 管理軟件還跨平台兼容,包括 Mac、Linux、Windows,甚至移動操作系統。 這對 IT 管理團隊特別有用,因為如果您在大型服務器機房或數據中心四處走動時需要定位特定磁盤,它允許您拿出平板電腦或手機。

StorONE 軟件採用基於容量的許可費用,價格取決於您的系統大小。 他們在這裡也非常靈活。 StorONE 將檢查您的環境並在您需要建議時向您建議解決方案。 他們可以為您運送一個裝有服務器的盒子(通常是 HA 兼容和雙節點),您只需將其插入您的數據中心即可。 如果您已有想要使用的現有硬件,StorONE 可以通過裸機或 VM 安裝平台。 他們還提供從純軟件許可到全閃存陣列即服務的任何服務。 對於有容量需求且不想簽訂長期合同的客戶,StorONE 可以向您發送一個裝有所需一切的盒子,您只需擦除驅動器並在完成後將其寄回即可.

StorOne 服務器返回

StorONE 做而其他公司不做的一件事是談論價格,如實際數字與省錢的模糊概念。 我們將測試的系統配備了 1.5TB 的英特爾傲騰和 30.72TB 的英特爾 QLC 存儲以及軟件。 StorONE 的存儲費用為 27,899.92 美元,軟件費用為 22,387.50 美元,總計 50,287.42 美元。 該公司將自己推銷為對我們正在測試的系統收取 0.05 美元/IOPS 或大約超過 XNUMX 萬次 IOPS 的費用。

StorONE管理

下載軟件並安裝後,只需加載它,輸入您的憑據並登錄。您首先會看到可用驅動器的列表。 選擇您要添加到系統中的那些,然後單擊批准。 成功完成後,您就可以開始了。 通過漂亮的綠色(背景)和白色(前景)設計,界面快速且易於導航。

進入後,您會在主儀表板的左上角看到一個漢堡菜單,可以快速訪問所有配置區域:監控、配置(模板、主機、NAS 服務器、應用程序卷)、管理(模板) 、主機、NAS 服務器、應用程序卷)、庫存和管理。 您還可以在此菜單上輕鬆更改密碼和帳戶電子郵件。

庫存部分在右側為您提供了系統所有實物資產的列表。 單擊它們將進一步深入了解特定組件,為您提供更多信息。

創建卷非常簡單。 在“應用程序”部分,單擊右上角的圓柱形按鈕,標記為“創建應用程序卷”。 只需輸入名稱、描述和其他信息即可。 在磁盤池部分,您可以為內置的自動分層功能定義不同的層,這是 StorONE 平台最重要的優勢之一。

分層設置允許您選擇新創建的捲將主要駐留在哪個磁盤池(例如,NVMe/SSD 媒體作為主磁盤池,HDD/SSD 媒體作為高層 1)。 因此,它將查看該系統上的數據,然後分析諸如讀寫模式以及自訪問數據以來的時間(以及訪問頻率)等內容,然後根據此“分層”信息。 這意味著如果您以這種方式設置卷,不經常訪問的數據塊將向下移動到成本較低的層。 這可確保您不會在不經常使用的文件上浪費寶貴、快速的 NVMe 空間,從而將最常用的數據保留在這些驅動器上。

您還可以在此處定義您的快照策略,該策略是無限制且免費的。 您可以使用方便的放大鏡圖標縮放時間範圍。 訪問它們非常容易。 拍攝快照後,單擊“應用程序”部分右上角的時鐘圖標,它將顯示一個日曆。 只需選擇特定數據,您就會看到可供掛載的可用快照,您可以從中提取所需的數據。 您安裝的快照也將列在您的捲下。

在可用性部分,您還可以定義您需要的系統上有多少數據和冗餘片段。 您可以根據它支持的應用程序為每個卷設置此設置,從而允許您定義一個卷更多地關注性能(較少冗餘),另一個側重於保護(更多冗餘)具有更多關鍵文件的捲。 這形成了一個高度靈活的系統,因為系統通常使用基於 RAID 的配置,這些配置不能在卷級別上更改(即,您只能使用您選擇的 RAID)。

您還可以通過兩種協議(例如 NFS 和 SMB)訪問相同的數據,這非常方便,因為您只需通過各種協議發送一份數據副本。

StorONE 支持使用 iSCSI 和光纖通道、NAS – SMB 和 NFS 進行基於塊的訪問,並具有支持 S3 協議的內置對象存儲,同時也使其平檯面向未來。 例如,如果發布了一項新技術,StorONE 系統將能夠利用它。 雖然無法證實這一說法,但聽到這樣的消息肯定很高興,而且到目前為止,他們在採用新的存儲和網絡協議方面做得很好。

如果您在“應用程序”部分選擇您的捲後單擊“性能”,您可以實時查看 IOPS、吞吐量和延遲,或者它在過去一小時、一天或一周內的表現。

監控部分是一個綜合頁面,顯示從您的系統收集的所有統計信息。 您可以找到容量、數據分配和利用率(每個池,這非常方便)、圖表和系統中的最高卷(按 IOPS、快照、延遲和容量等排序)。 您還可以在底部看到系統硬件利用率,它顯示實時和過去特定時間範圍內的磁盤、CPU 和內存使用情況。

總的來說,我們對 StorONE 定義的軟件的大量定制和靈活性以及它對充分利用您的系統的關注印象深刻。

StorONE 全閃存陣列性能

StorONE 測試配置

  • 1.5TB 英特爾傲騰
  • 30.72TB 英特爾 QLC 3D NAND
  • VDbench 佔用空間:640GB(32 x 20GB VMDK)
  • NFS 安裝數據存儲,陣列 4 x 25GbE,2 台主機各 25 x 8GbE

 

StorOne 服務器驅動器

VDBench 工作負載分析

在對存儲陣列進行基準測試時,應用程序測試是最好的,綜合測試排在第二位。 雖然不能完美代表實際工作負載,但綜合測試確實有助於為具有可重複性因素的存儲設備建立基線,從而可以輕鬆地在競爭解決方案之間進行同類比較。 這些工作負載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測試配置文件,包括“四個角”測試、常見的數據庫傳輸大小測試,以及來自不同 VDI 環境的跟踪捕獲。 所有這些測試都利用通用的 vdBench 工作負載生成器,以及一個腳本引擎來自動化和捕獲大型計算測試集群的結果。 這使我們能夠在各種存儲設備上重複相同的工作負載,包括閃存陣列和單個存儲設備。

簡介:

  • 4K 隨機讀取:100% 讀取,128 個線程,0-120% 重複率
  • 4K 隨機寫入:100% 寫入,64 線程,0-120% iorate
  • 32K 隨機讀取:100% 讀取
  • 32K 隨機寫入:100% 寫入
  • 64K 順序讀取:100% 讀取,16 個線程,0-120% 迭代
  • 64K 順序寫入:100% 寫入,8 個線程,0-120% 迭代
  • 綜合數據庫:SQL 和 Oracle
  • VDI 完整克隆和鏈接克隆跟踪

對於隨機 4K 讀取,StorONE 在大部分測試中顯示出亞毫秒級延遲(直到大約 370K IOPS,然後在大約 399,007 IOPS 和 10 毫秒延遲時達到峰值。

在 4K 隨機寫入中,StorONE 在 37,218 IOPS 之前顯示亞毫秒延遲,並在約 93,993 IOPS 和 20 毫秒延遲時達到峰值

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們的 32K 隨機 I/O 測試。 對於讀取,StorONE 在大部分測試中都具有亞毫秒級的延遲性能,直到大約 206K IOPS 並繼續達到 225,527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3.03 毫秒。

在 32K 隨機寫入中,StorONE 短暫顯示低於 1 毫秒的延遲,然後以 54,150 毫秒的延遲達到 9.44 IOPS 的峰值。

接下來是我們研究 64K 的順序工作負載。 對於 64K 讀取,StorONE 顯示出巨大的延遲峰值,但在測試的其餘部分立即回到 1 毫秒以下,在 45,111 毫秒時達到 0.266 IOPS 的峰值。

對於 64K 寫入,我們在 27,796 毫秒時看到 7 IOPS,峰值為 32,087 IOPS 或 2GB/s,延遲為 31.89 毫秒。

我們的下一組測試是我們的 SQL 工作負載:SQL、SQL 90-10 和 SQL 80-20。 從 SQL 開始,StorONE 一直保持在 1ms 以下,直到大約 225K IOPS,然後達到 286,903 IOPS 的峰值和 3.57ms 的延遲。

在 SQL 90-10 中,我們看到了 242,045 IOPS 的峰值和 4.23 毫秒的延遲。 StorONE 在這裡有亞毫秒延遲,直到大約 214K IOPS。

使用 SQL 80-20,StorONE 具有亞毫秒級延遲性能,直到大約 148K IOPS 和 194,777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4.24 毫秒。

接下來是我們的 Oracle 工作負載:Oracle、Oracle 90-10 和 Oracle 80-20。 從 Oracle 開始,StorONE 的延遲一直保持在 1 毫秒以下,直到大約 135K IOPS,然後以 180K IOPS 達到峰值,延遲為 7.1 毫秒。

Oracle 90-10 出現了亞毫秒級延遲,直到大約 237K IOPS 和 243K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2.46 毫秒(最後性能受到輕微影響)。

對於 Oracle 80-20,StorONE 以低於 1 毫秒的延遲運行,直到大約 176K IOPS,然後達到峰值 189,718 IOPS 和 3.5 毫秒的延遲,最後稍微放慢速度。

接下來,我們切換到我們的 VDI 克隆測試,完整和鏈接。 對於 VDI 完整克隆 (FC) 啟動,StorONE 具有亞毫秒級延遲性能,直到大約 128K IOPS,峰值為 180,135 IOPS,延遲為 5.8 毫秒。

對於 VDI FC 初始登錄,該陣列在達到約 37K IOPS 之前具有亞毫秒級延遲性能,並以 67,467 IOPS 的峰值達到 13.35 毫秒的延遲,然後性能最終受到影響。

我們最後一個 VDI FC 基準測試是 Monday Login,我們看到了亞毫秒級延遲性能,直到大約 52K IOPS 和峰值 74,298 IOPS,延遲為 6.86 毫秒。

切換到 VDI 鏈接克隆 (LC) 引導後,StorONE 在其大部分運行中都具有亞毫秒級的延遲性能,並以 82,596 毫秒的延遲達到 1.9 IOPS 的峰值。

對於 VDI LC 初始登錄,陣列保持在 1 毫秒以下,直到大約 34K IOPS 並達到 61,598 IOPS 的峰值,延遲為 4.1 毫秒。

最後,在 VDI LC Monday Login 中,我們看到了 62,801 IOPS 的峰值和 8.1 毫秒的延遲。

結論

StorONE 全閃存陣列利用了英特爾的一些最佳存儲技術,但秘訣在於軟件。 該公司的 S1 Enterprise Storage Platform 軟件有助於創建一個軟件定義的環境,用戶可以在其中充分利用 Optane 和 QLC 存儲。 易於使用的軟件是圍繞消除瓶頸和最大化潛在性能而構建的。 StorONE 非常重視靈活性,其基於容量的許可費用的定價反映了客戶的系統規模,或者他們可以檢查您的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推薦系統。 StorONE 可以通過裸機或 VM 安裝,如果有客戶想要使用的現有系統。

對於性能,我們運行了 VDBench 工作負載分析,重點是 4k 讀取 400K IOPS、4k 寫入峰值 32K IOPS、32K 讀取 226K IOPS、32K 寫入 54K IOPS、順序 64K 讀取 2.8GB/s 和 64K 寫入峰值2GB/秒。 對於 SQL 工作負載,我們看到峰值為 287K IOPS,SQL 242-90 為 10K IOPS,SQL 195-80 為 20K IOPS。 對於 Oracle 工作負載,我們看到了 180K IOPS 的峰值,Oracle 243-90 中的 10K IOPS 和 Oracle 190-80 中的 20K IOPS。 在這裡,我們還運行了 VDI FC 測試,為我們提供了 180K IOPS 的啟動、67K IOPS 的初始登錄和 74K IOPS 的星期一登錄。 在大多數情況下,陣列的峰值延遲超過 1 毫秒。

StorOne 全閃存陣列展示了一種在企業環境中利用 QLC NAND 的經濟高效方式,將英特爾傲騰固態硬盤作為頂層存儲。 通過這種方式,活動首先到達這個低延遲緩衝區,讓陣列將更有組織的流向下推送到 QLC(或其他)存儲層。 由於 StorOne 已經能夠處理多層存儲,適應使用 QLC 閃存成為第二天性。 總體而言,雖然性能受到一些延遲影響,但所測試的平台是單個控制器系統,而不是客戶通常在生產環境中使用的更大的多節點部署。 無論哪種方式,StorOne 都非常靈活,能夠支持數據中心從存儲到網絡所需的幾乎任何技術。

StorOne 解決方案

參與 StorageReview

電子通訊 | YouTube | 播客 iTunes/Spotify | Instagram | Twitter | Facebook | RSS訂閱